此外,白輻射也曾為外交部在歐洲舉辦的台灣廟會民俗文化特展製作宣傳片,在桃紅色背景的襯托下,動態圖像在節奏鮮明的鑼鼓陣、鞭炮聲的交疊鋪陳下,短短1分16秒的內容,充分展現了台式宗教慶典的魅力。
敘利亞民主力量總司令艾布迪(Mazloum Abdi)說:「暗樁將為巴格達迪之死尋求報復。然而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港譯「約翰遜」)警告:「對抗達伊沙(Daesh,IS的別稱)之戰尚未結束。
」川普也說,許多巴格達迪的人馬在交火時喪命,美軍則未折損任何成員,僅一隻軍犬受傷。《聯合報》報導,川普在全國電視演說甚至提到,自己在白宮戰情室觀看行動過程,「就像看電影」,日後可能會釋出這段影片,讓世界知道巴格達迪不是以英雄之姿死亡。這是為何一切都有可能發生,包括攻擊監獄。《中央社》報導,批評者揣測,川普之所以搶戲般地演出,凸顯他想轉移眾議院民主黨人對他發動的彈劾調查。印尼是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絕大多數信奉溫和形式的伊斯蘭教,但有好戰派崛起隱憂,有關當局就曾說他們認為有數以千計印尼人受到IS啟發,約500名印尼人據稱曾到敘利亞加入IS。
《中央社》報導,川普27日說明突襲行細節時,除了詳述美軍如何爆破巴格達迪所在建築物、如何在地道追捕巴格達迪,也批評巴格達迪,「他死得不像是個英雄,而是個懦夫。川普詳細形容追捕IS過程,前中情局長擔憂「啟發部分極端分子」 《中央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軍擊斃伊斯蘭國首腦巴格達迪,消息發布過程充滿渲染,川普26日晚間就推文「有非常大條的事剛已發生」,白宮與媒體聯繫的辦公室旋即宣布川普11小時後將做「重大宣布」。它們在普茹克瑞提中保持平衡。
惰性是潛在的毀壞力(Mahesha)。數論哲學創世論 普茹夏是未顯現的,無相無形的、被動的,超越屬性、因果、時間和空間的。古代的開悟者、聖哲或先知,透過宗教實踐和戒律,發現了實相。馬哈德(Mahad)是宇宙智慧或菩提。
普茹克瑞提是創造出一切行動的力量,是萬物的源頭、展示者、顯現者,是屬性和本質的源頭。悅性是穩定和純粹、覺照、本質和光。
依據阿育吠陀的觀點,每個人都有四種生理和靈性本能:信仰、財務、生育繁衍和追求自由的本能。讀者要盡可能對數論哲學培養開放的思想和心態,因為它與阿育吠陀有著密切的關聯。在惰性的幫助下,同樣的自我意識進一步演化為五大基本元素(bhutas),創造了非感官世界(inorganic univers)。Ayu 的意思是「生命」或「日常生活」,Veda 的意思是「知道」。
創造、保護和毀壞是第一個宇宙無聲之聲AUM 的三種表現形式,這三者在宇宙中持續的運作。瑜伽是與神性合一、與實相合一的科學,密法是控制能量的最直接方法,進而達到與實相最終的合一。然後自我意識演化為五大感覺(tanmatras)和五大行動器官,在悅性的幫助下,創造了感官世界(organic univers)。阿育吠陀的實踐旨在促進人類的幸福、健康和使人自我完善。
文:維桑特.賴德(Vasant Lad) 【阿育吠陀的歷史與哲學】 阿育吠陀不僅包括科學,也包括信仰和哲學。它是揭示醫療終極奧祕基本原理的生命科學,是所有醫術之母。
阿育吠陀從整體的角度看待健康與疾病,涵括了個體靈魂與宇宙靈魂、個體意識與宇宙意識、能量與物質之間的內在聯繫。普茹克瑞提在宇宙中創造了萬物,而普茹夏則是創造的見證者。
它是神性的願力(Divine Will),它是那個渴望從一演化到多的。阿育吠陀、瑜伽和密法 阿育吠陀、瑜伽和密法(Tantra)是在印度實踐了幾千年的古代生命法則。在印度,這個治療體系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了五千多年。阿育吠陀是實相的科學,是實相在生活中的呈現。(數論的詞根來自於兩個梵文詞:sat〔真理〕和khya〔去認知〕)。學習阿育吠陀,讓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實用的自我療癒知識。
阿育吠陀認為整個生命旅程都是神聖的。透過使體內的所有能量保持恰當平衡,身體的退化情況和疾病的產生會顯著減少。
普茹夏是無相無形的、無色的,也是超越屬性的,在宇宙的顯化中沒有任何主動的參與。宇宙是從普茹克瑞提這位聖母子宮中孕育而出的孩子。
變性是人體中最活躍的生命力,它將宇宙中的感官世界和非感官世界,分別移動到悅性和惰性中。「哲學」是指對真理的熱愛。
變性是活躍的、活動的,是保護力(Vishnu)。在阿育吠陀中,實相(truth)就是臨在,是純粹的存在,是所有生命的源頭。Photo Credit: 橡實文化出版 最古老的生命科學 阿育吠陀是在印度本土廣泛應用的完整醫學體系。當這種平衡被干擾,屬性之間就會互動,進而引起宇宙的演化。
這種能量是無選擇的、被動的覺照。其中,普茹克瑞提(Prakruti,又譯普拉克瑞提)或創造力(creativity),是最基礎的。
在人與宇宙的密切關係中,他們覺察到宇宙能量是如何顯化在一切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中。阿罕卡拉(Ahamkar)是自我意識,是「我是」的感覺。
阿育吠陀是關於日常生活的科學,是基於聖哲對創世理解的知識體系,是聖哲從實踐、哲學和宗教啟迪中發展而來的。「自我修復療癒的能力」之理念,是阿育吠陀的基石。
阿育吠陀是梵文,意思是「生命科學」。普茹克瑞提是最初始的物質能量,構成了萬物,即演化中的宇宙,它包含三種屬性(gunas,又譯質性)。這三種屬性是所有存在的基礎。普茹克瑞提是有形態(form)、顏色和屬性的:它是有選擇的意識。
數論哲學創世論的聖哲迦毗羅(Kapila),發現了二十四個宇宙要素或宇宙元素 [1]。三種屬性是:悅性(satva/ essence,本質)、變性(rajas/ movement,又譯動性)和惰性(tamas/ inertia)。
阿育吠陀與人體潛能 阿育吠陀告訴我們,人體就像小宇宙,宇宙就在人體內,人類是宏觀宇宙力量之子,個體的存在與宇宙的整體顯現無法分割。所以,悅性和惰性是不動的、潛在的能量,需要變性的活躍動力來產生移動。
阿育吠陀幫助健康的人保持健康,幫助病患恢復健康。平衡的健康是實現這些本能的基石。